“今天在应用型大学培养体系建设中,不论是高校转型,还是教学模式的创新,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信息技术对教育带来的革命性改造和影响。”李志 民认为,以往,国内的大多数普通本科高校基本都是针对研究型人才进行建设和培养的。这种价值取向使得大学与互联网之间实际上形成了一道无形的障碍。
如今,“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就是要逐步消除这些障碍,广泛引进产业资 源和企业资源,这些引进不是简单与企业合作,而是需要在建设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包括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训体系建设、 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开发以及培训体系建设等,同时既要保证学校 内部对于外部产业人才需求的敏感度,还需要根据变化的信息来对内部人才培养规格进行适当调整。
每一类“互联网+”新产业形态出现就意味着一种新的市场需求产生,“转 型高校不论对于市场的反应多快,理论上都不可能跟上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发 展,在专业调整上都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在这场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中,对于转型高校更重要的恐怕是,互联网+思想 和智慧——如果每所高校、每个师生都能做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高校转型可能会越成功,花费的时间成本就会越低,对市场需求业会越发敏感”。
但是,现实中单个的转型高校难以实现资源、思想和智慧的互联互通。结合多年与安博教育集团在实训、就业方面的资源分享经历,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 技术学院院长黄斌感同身受地说:“大多数职业院校既没有太多资源,又没有比较强的师资,更没有太多渠道来做与产业企业结合的平台。没有这种平台,学校 就很难及时摸准市场的脉搏。你的人才可能还没有培养出来,其实市场需求已经 发生变化了!”
“今后,希望有更多像安博教育集团这样的企业能做一个把企业、产业和高 校结合起来的公共服务平台,及时将企业的需求变成行业的需求向学校输送,形成一个很好的融合,让双方无缝结合起来。但是,企业有企业的利润追求,在实 9 际操作中,如何让提供服务的企业能获得合理回报?企业的公共服务资源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学校?这些问题都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安排。”黄斌说。
“互联网+”给高校转型提供了历史机遇。在知识更新周期由过去 5 至 10 年迅速缩减到目前的一两年的大背景下,它一方面能推动高校迅速完成应用型转 型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能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扭转人才培养学不能致用的颓势,“这种互联互通的分享模式正是互联网精神的本质”。
如果购买社会和企业的高品质服务能成真,“互联网+”或许将成为推进普 通高校转型应用型大学的一个巨大引擎。近年来,一方面安博教育集团的研究员们依托所服务的 5000 多家企业资源和国内外企业孵化器资源,及时更新产业界 最新的科技动态、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企业新的经济模式,并将这些最新动态融入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中,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度;另一方面在互联 网条件下尝试与高校共建创新学院。
利用互联网+,在实践上,学校相当于聘请了一个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从课程体系、师资,到实训、就业以及国际合作,整套体系都可以由项目管理公司 提供,并与院校合作分享。也就是说,院校实际上相当于有了企业特聘来的院长。 这实际上就是体制不变、运营外包。”
这种企业与高校共建互联网+学院的模式是否能解决当前地方高校的转型之需,目前不得而知,还有待继续观察。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2016-5-3)
TAGS:互联网 互联 联网 能否 降低 高校 转型 门槛